残疾动物的“活路”:由死到生,只需要一只3D打印的假肢
人装上假肢或许不稀奇,但你见过海豚装假肢吗?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洋馆,有一只名叫winter的明星海豚,不仅像人一样装上了假肢,甚至人们还以它的故事为蓝本,拍了一部电影。电影中,海豚winter意外误入了捕鱼陷阱,导致它失去自己的尾鳍。没有尾鳍的海豚除非永远浮在海面,否则它就会窒息而亡,为了拯救一只海豚,男主找到了很多科学家来救它,故事的结局,科学家们终于为海豚研制出了属于它的假肢,winter最终得以生存。
然而故事终归是故事,这只海豚是在2006年被大众熟知,在当时,一只海豚如果失去了尾巴,大概率只能在海中任人宰割,根本不可能存活。然而在现在,要拯救一只残疾的海豚,或许只需要几百块,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3D打印技术。
3D打印拯救动物
3D打印技术虽然在1986年就已研制出来,但是真正开始大规模商用还是在2010年后,人们用3D打印技术应用于工业、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应用于动物的救治。
自工业时代开始,人与动物的关系由互利共生向人类主宰动物转变,由于不断的侵占动物们的栖息地和虐杀动物,全球的动物数量相较于工业化以前下降了84%,当人类还在为摆脱大自然支配而庆幸时,灾祸已经在酝酿。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曾预言:“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不可否认的是,自工业化以来,全球的自然灾害频发,从陆地的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到海洋上水资源的污染……天灾源源不断的降临后,人类发现,地球或许可以毁灭,但人生存的环境不可以毁灭。
为了拯救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此后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序幕才拉开。
为了让动物们有栖息地,人类开始退耕还林,种植树木;对于濒危的物种立法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受伤的动物设法救治,而科技在这次帮助了大自然。
2018年,受伤了9年的大象莫娜第一次穿上了假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穿上3D打印假肢的动物。然而仅仅在几年前,这些大象、海豚一旦受伤,就很难有存活的几率。即使被人类发现了,但由于动物假肢的造价昂贵,导致能穿上假肢的动物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动物除了基本的生存得以保障,在行动上依然不便,而且长期不正常的行走姿势让他们的腿部和脊椎变形,又患上新的疾病。
动物假肢为何如此昂贵?其实是因为,在3D打印技术未应用于打印假肢时,假肢都是手工做的,因为动物们受伤的情况不一,无法批量生产,所以一只动物假肢的制作时间至少要15小时,而且价格昂贵,因此很少有人会将手工假肢给动物使用。
如今,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受伤的动物们也能轻轻松松获得假肢,相比以往的耗时长,价格昂贵,3D打印的假肢,从扫描到成型,仅仅需要1小时,价格也从以前的天价变成如今千百块就能买到。
3D打印除了帮助受伤的动物重获新生,而且还从意想不到的领域拯救了动物们。
3D打印皮革
动物的表皮一直是人类制衣造履的材料。皮革从远古时代到现在,一直都在时尚的尖端,好的皮革一平米就要好几百块,而被制作成高定成衣的鳄鱼皮更是难求。为了能得到皮革,人们需要将动物身上的皮剥下来,经过一系列处理才能得到精良的皮革。这一过程中,不仅动物要被残忍杀害,而且由于工人制革手艺的局限,很多皮革并没有很好的被制作,形成了一种浪费。
2017年,美国新泽西州的3D打印公司“现代牧场”(Modern Meadow)宣布成功研制出了3D打印皮革,且无需动物提供原材料。打印出来的皮革成色与真正的皮革极为相似,肉眼难以分辨。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商用,相信不久后,全世界的环保人士也可以无负担地穿上皮革。
3D打印技术的发明可以说从动物救治到动物保护上都展现出了它的价值,野生动物们得益于这样的技术得到了解放。然而除了救治野生动物,最近又有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救了家禽。
“人造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家养动物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负罪感,虽然家养动物像是人类流水线上的产品,但总归是由人类驯服而来的,对于这样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很多人都不忍心吃它,由此诞生了素食主义者。
然而近年来,国际上几大餐饮机构都推出了人造肉,不同于寻常的肉,这些“肉”都是用植物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素食。人造肉在推出后迅速受到市场的追捧,因为它不仅拥有肉的口感,而且高蛋白,却零胆固醇,这对很多喜食肉的“三高”人群和减肥人群是很好的代餐,而且因为是植物蛋白,不会有动物疫病的传播,这项新技术无论对人类还是动物,都是双赢。
2020年后,世界的科技领域又将迈入一个新阶段,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这个阶段主要的研究重点。目前已经有科学家在研究人工智能在动物假肢上的应用,我们期待,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发展起来的科技,最终能够反哺大自然。